张锐 郑文韬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清晨,在上班前的半个小时里,透过门窗,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病房示教室传来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教室里,姚靖主任正带领科室年轻医生和规培生、研究生认真学习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主任姚靖教授
早上七点刚过,姚主任已经走进办公室,换好白大褂,拿出当天要学习的书本和笔记等候大家。姚主任说,学习中医经典是科室每天都在进行的一项工作,即便当天只有我一个人到场,我也会雷打不动在七点半准时开始学习。对于自己的这份执着坚持,姚主任给出的解释简简单单,却值得每一个中医人思考——“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对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帮助巨大,受益终身。”
近年来,中医大一院眼科在学科带头人孙河教授、现任眼科主任姚靖教授带领下,在省内乃至国内中医眼科界小有名气。科室开展的针灸治疗是中医大一院眼科的招牌技术,也是最让广大眼病患者口口相传的一大特色。姚靖主任说,采用针灸及一系列中医非药物疗法在治疗诸多眼科疾病上具有明显优势。谈及自己以前使用中药药物治疗眼病的临证思路,姚主任归结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今,通过深入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后,姚主任感到收获良多。
教室里,姚靖主任正带领科室年轻医生和规培生、研究生认真学习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
今年年初,哈市的魏女士因患巩膜炎曾奔走多家医院,历时一年多,仍然治疗无果。经人介绍,她来到中医大一院眼科寻求中医治疗。首次接诊时,姚主任看到患者双眼发红,视力下降。经详细检查确诊为巩膜炎后,姚主任便针对眼部症状进行药物治疗。当患者再次来复诊时,眼部症状并没有明显减轻。在详细问诊时,患者不经意间提及自己总感觉胃寒,喜欢吃热饮。此症状与《伤寒论》里的“半夏泻心汤”主治上热下寒证一致。结合本例患者的眼部临床表现与全身症状,即眼部的“肺热壅盛证”与整体的“脾胃虚寒证”。姚主任当即开出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加减的中药汤剂对症治疗,一周后魏女士来复诊时,眼睛的红赤已经明显减轻。纵观舌脉,四诊合参,姚主任继续运用此方随症加减。当患者第三次踏进中医大一院时,双眼红赤、视力下降等症状已经消退,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一次又一次地运用经方后药到病除,姚靖主任对中医经典著作及其临床思维方法心生敬意。姚主任希望把自己的收获分享给更多的年轻医生和学生。因此才有了每天清晨大家不辞辛劳围坐在一起学习、背诵中医经典的场景。
眼科年轻医生张丹丹便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上学时学习针灸专业的张丹丹对《伤寒论》这门选修课学习得不够深刻。多年后,当她再次认真、系统地重新学习,并将其应用在临床工作中时,张丹丹有了不一样的收获。据张丹丹介绍,因为家离单位远,刚开始学习时每天都要很早出门,这让她感到非常辛苦,也想过要放弃。但每当她看到姚靖主任不论风雨、日复一日坚持为大家讲课的身影,在感动的同时也增强了坚持学下去的动力和信心。原著里的经典条文晦涩难懂,一个人学很难看进去,体会也不深。姚靖主任通过先期自学后,再用白话把自己的体会讲给大家,同时融合病例,这让大家能够在脑海里形成深刻印象,并从中找到了学习乐趣。每天,姚主任不仅带领大家共同朗诵条文,还一起观看名医名家讲解中医经典著作的视频,通过反复朗读便有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张医生说:“我相信通过坚持每天学习经典,对提高我们年轻医生的中医诊疗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2017年10月19日,中医大一院举办首次“中医临床思维”系列讲座。院长姜德友亲自为医院百余位年轻医生带来《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第一讲——运用经典名方辨治发热思路与方法。姜院长在讲座中语重心长的讲到,中医临床思维是中医院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专业本领。开展“中医临床思维”系列讲座,学习中医经典著作中的名方,目的旨在提升医生的临床辨证论治综合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行业在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的指引下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十九大报告再次吹响了迈向新征程的“冲锋号”。面临医疗改革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医诊疗水平,满足广大百姓对中医药服务的美好期待, “熟读经典、做精临床”更像是一条“捷径”,在这条打造中医大一院美好明天的道路上,眼科同仁们已然走在了最前方。
|